第十九届全国干燥技术交流会 官方网站 网址:http://gzhy.czxf.cn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组成员 > 专家组成员
刘登瀛

  男,1938年生于四川。196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作为我国传热基础研究和干燥技术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刘登瀛从1994年起,即以传热学科带头人的身份担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直至2002年退休。他原是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分会委员。现任《工程热物理学报》编委,中国化工学会干燥技术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干燥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北电力大学客座教授,传热传质研究所所长。在国际上,他先后担任过第一届亚洲—澳大利亚干燥会议国际顾问委员,第二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干燥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以及第13届国际干燥会议科学委员会副主席。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他参与开创并长期从事我国航空发动机高温壁面气膜冷却的基础研究,并于1983至1984年,以中方研究骨干的身份赴美国Drexel大学参加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中美关于气膜冷却的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国际传热学界的好评。刘登瀛曾获得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二作者)以及两项中科院的科技成果奖。从1990年以来,刘登瀛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指导完成青年基金项目一项以及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高效干燥过程的超常传热传质”(No: 59736130)一项。近年来,他还主持开展并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九五”基础性研究的重大项目“超急速传热传质的基础研究”(No: KJ951—B1—704),并主持开展了国家973项目“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中的相变传热课题(G2000026305)。   
  近十余年来,刘登瀛和他所领导的课题组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 被SCI, EI收录约50篇。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申报发明专利6项。他主持开发的“多层流化床干燥机”曾被国家科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五部委联合评定为1994年*********新产品。他本人还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专著三本,译著一本。   
  刘登瀛和他所领导的课题组近十余年来在传热研究与干燥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有:   
1)在微时间尺度和高热流密度作用下的超急速传热传质方面:   
l     首次在室温环境下,用实验验证了非傅立叶导热(非平衡)效应的存在,并提出了产生非傅立叶导热效应的条件及其存在的时间与空间尺度(此项目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刊物“Microscale Thermophysical Engineering”Vol.6,No.4, 2002发表)。   
l     清晰地拍摄到在微秒时间尺度内液体中所产生的超急速爆发沸腾的系列照片,揭示了爆发沸腾区别于常规沸腾的特殊机理和气泡运动规律(此项成果已在2002年第12届国际传热会议和2003年《中国科学》E,第33卷第五期发表)。   
l     首次提出了非傅立叶导热效应和非费克扩散效应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趋势(此项成果已在2002年第13届国际干燥会议和国际干燥领域权威刊物《Drying Technology》,Vol.22, No.1.2, 2004发表)。   
    
2)在新型干燥技术方面:   
l     首次用传热传质类比方法揭示了在多层流化床内的气固传热过程。   
l     系统研究了物料在多层流化床内的非稳态干燥过程,提出了通过快速高强度干燥与变工况干燥以提高干燥效率的技术发展方向,并开发成功四种不同类型和用途的多层流化床干燥机。   
l     系统研究了多种对撞流干燥机内的非稳态干燥过程,提出了垂直对撞与多级半环对撞相结合的新型高效组合干燥系统。   
    
3)在新型强化传热技术方面:   
l       首次提出并用实验验证了自激振荡流热管强化传热的新途径。(此项成果已在2006年第13届国际传热会议发表)   

上一篇:刘广文

下一篇:董铁有

合作
媒体
  • 合作6
  • 合作5
  • 合作4
  • 合作3
  • 合作2
  • 合作1
Copyright 2023 江苏先锋干燥工程有限公司 / 江苏先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5924号 版权声明
技术支持:江苏东网科技 网络支持:中国干燥设备网
Top